您所在的位置:

教育新闻> 正文

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科技“育”见未来 创新引领成长

发布时间:2024-11-28 16:17:27 来源:川江都市报


作为泸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示范学校,近年来,玉带河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减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头脑、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新一代接班人。

打造阵地 让科学教育落地生根

玉带河学校紧紧围绕“一子一玉,一子一育”办学理念,将科技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办学方向,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为原则,依托“玉育三场”精心组织实施各类科普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了科学普及,提升了科技教育水平。

为了保障科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置有1间创客室、1间机器人实验室、1间校园电视台、录播室1间、心理咨询室2间、多功能演播厅1间、6间科技活动室、1间油纸伞工作坊、实验器材室3间、微机室4单间、科学实验室6间、科幻画室6间、数棋活动室2间。同时,为了便于无人机和极速类机器人训练,增设了6个训练场地;为了让学生更加广泛接触科普读物,建设有3间阅览室;并建设有“育玉农场”供孩子们进行农作物方面科普知识学习。此外,学校与桐心园子签订科普基地共建协议,与泸州市植物园合作,为孩子们拓展了研学基地。

科研引领 让科技教育纵深发展

以科研为着力点,玉带河学校凝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学校现有专职科技辅导员15名(其中科学专责教师7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4名),并发动一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特长家长加盟科技教育队伍。同时,通过“全学科全员培训”“品牌教师专项培训”“名优教师优先引进”等方式,逐渐培养了一支科技教育骨干队伍。

学校科研工作通过加强统筹组织和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快速提高,学校每年均有四川省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立项、中期评估、结题。其中,以学校党支部书记王位敏为课题负责人的省信息技术课题《教育数字化下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已经立项;以胡治强等老师主研并结题的《农村小学融入创客教育的探索研究》课题,经过四川省电教馆组织的专家鉴定为“良好”等级;2022年12月,立项了以胡治强老师为课题负责人的四川省电教馆课题《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正式立项。学校还斩获多个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类论文、成果一二等奖。

创新模式 让科学教育开花结果

为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展,学校设置了普及、社团、竞赛三级科技教育模式,以教学活动为主、学生社团活动为辅,以师生共同研发、实践操作为活动形式,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为延伸,将学生的思维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和教师教育科研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中学,创中学,从而实现潜能的充分发展。

玉带河学校把改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作为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核心,1-6年级每月利用信息科技课开展一次人工智能普及课,其中在1-3年级中开设“创客机器人编程”,在3-6年级继续开设“Arduino机器人”“特色机器人(竞赛)”和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学校调整并优化了科技社团设置,开设了“无人机”“编程机器人”“Arduino机器人”“E6、M6机器人”“虚拟机器人”、图形化编程、3D打印、激光雕刻、激光射击等社团,广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同时学校每年秋期举办一次校园机器人大赛。学校一年一次的校园科节(周)为学生创新作品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各项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仅2023年就先后参加了2022-2023学年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国赛、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北京锦标赛及总决赛、第二十一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普及组和提高组竞赛、泸州市2023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龙马潭区2023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以及四川省青少年航海模型科技体育交流活动“奔跑吧•少年”等10多项各级竞赛和活动。学校小选手们表现优异,有8人次获国家级奖项、近百人次获省级奖项、43人次获市级奖项、百余人次获区级奖项。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科技教育进程中,玉带河学校形成了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教育体系,点燃了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林冬梅 川江都市报记者 屈德辉 摄影报道

编辑:朱付春 责任编辑:马群 审核:黄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