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教育新闻> 正文

江阳区江北学校:“严正”教育沁人心 “三正”策略促成长

发布时间:2024-11-06 10:01:28 来源:川江都市报

江阳区江北学校成立于1905年,1930年确立了“严气正性”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核,旨在涵养师生做人之正气,治学之正道,唤醒生命成长的价值,引导生命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近年来,学校创新挖掘“严正”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符合地域实际且遵循教育规律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策略,走出了一条“养浩然正气,育时代新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正心 正三观导其行

正心,即要求教师做到刚毅纯正、光明磊落,学生做到正直诚信。为此,江北学校历来把“正心”,即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办学目标的首要位置,通过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念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让正确的价值取向根植于学生的内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同时,学校通过“正心”课程,对学生进行“三字”教育,即三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三德教育(个人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三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诚其意,正其心。如通过“严正”讲坛润人心;国学经典诵读社团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文学欣赏与创作社团析名著,悟文学之美;魅力非洲鼓社团,敲打节拍,体味音乐之美等。



正行 礼正艺美促其行

正行,即教师具有廉洁严正从教行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待人接物和处世礼仪。为此,学校推出“正行”课程,重点开发礼仪和艺体课程,以“礼”正其行,以“艺”美其行,以“劳”践其行。如花艺美韵社团、生活与技能社团、足球社团、舞蹈社团等。

学校采用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发掘孩子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鼓励他们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放学后的生活更安全、更快乐、更有质量。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课外“真空”有保障,课外学习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真正实现了“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是勤奋学习的场所,学校把校园里的每栋建筑、每条道路、每处景观,都冠以别出心裁而高古典雅的名称,用无声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规范他们的言行。同时,通过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的言行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得到规范,从而产生强大的行动力,自觉高效地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此外,体育与劳动技能训练也是江北学校“正行”中的重要举措,在培养学生勤劳、拼搏等品格的同时,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愉悦的内心世界。


正学 创新实践促发展

正学,即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提升并打造一支严谨治学的教师团队,学生做到勤奋好学,具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此,学校以“严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为契机,统筹、协调,创新作业辅导(静心作业)、学科拓展,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严正”兴趣特长课程。

校长匡林彬表示,江北学校的“正学”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实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让学生动手动脑,启发思维的科技小制作社团;奇思妙想,创意无限的电脑编程社团等。

为了深入践行“正学”,江北学校还极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有效提升课堂效益和育人质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性差异,高效运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分层化举措;强化学科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动态更新的教学理念与常态督促的管理理念并行;科学合理配置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学科教学从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的新突破。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重要理念,坚决不浪费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秉承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原则。为此,学校一直稳中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五育融合视域下‘三环六学’自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学校推出一套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机制,以及学法指导实施机制,将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时空大幅度扩展。同时,更新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的理念,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科学合理配置和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校的一贯主张,力求通过这些资源和手段来衔接好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以及更为广阔的世界,在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的同时,实现单门学科教学拓展延伸至跨学科教学的新突破。

匡林彬表示,如今,经过百余年时间沉淀的“严正”文化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时刻强化着师生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稳步持续提升。“在江北学校建校120周年之际,我们将继续发挥‘严正’特色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创设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课后服务校本课程,培养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和学业品质俱佳,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川江都市报记者 王彦容 摄影报道

编辑:朱付春 责任编辑:马群 审核: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