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为新时代做好科技和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时代、新高考,学校教育应该怎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科学选拔人才,进而打造学校教育品牌?近年来,泸州市天立学校勇于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谱写出全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耕教育“沃土” 书写育人新篇
2024年高考,泸州天立应届参考595人(不含艺体),应届重本上线394人。学校面向全体实施分层教学和精准个辅,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舞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
该校2024年应届理科毕业生李哲以708分(裸分)的优异成绩,川南领先,并考取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新雅书院);陈周远航,获得生物学科国赛金牌,并保送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今年,该校有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2024年,该校考取全球50强名校25人,其中不乏剑桥、悉尼等全球顶级名校;艺体尖子录取涵盖清美、央美、中戏等名校……
2016—2024年九届高考,泸州天立文理科均在川南名列前茅,共有8人进入全省前十名,46人考取清华、北大。
建校22年来,泸州天立成功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型)”、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确立“一个核心” 引领未来发展
2023 年以来,泸州天立明确提出了“一个核心”,即立德树人,守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国之栋梁。
为此,该校制定了“五年计划”,以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为引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一所单体高中学校重本率80%、本科率95%、“双一流”(含985、211)录取比60%、清北升学12人的奋斗目标。
实施“两大驱动” 打造培养高地
一是以竞赛强基为引领,打造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
赋能特优生培养,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品质;突出竞赛强基,助力学力突出的学生冲击省一等奖、省队乃至全国金牌、国家队,为名校提前直录或强基、学科营选拔创造更多机会;通过竞赛强基等提升性课程,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坚韧毅力。
建构高水平团队,泸州天立组建了五大学科竞赛教练团队;教育集团将该校作为学科竞赛基地,总教练、主教练常驻该校。同时,学校还将高薪聘请高水平竞赛教练,形成全省领先的小初高梯队培养体系。
实施贯通式培养,小学3-5年级在综合素养课程中开设“陈省身班”“陈景润班”“华罗庚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语文阅读能力;初中6-9年级开设数学、信息、机器人、编程竞赛班,并下沉到五年级选苗;高中10-12年级组建五大学科竞赛班,并下沉到8年级选苗。建立直升创新班保障机制,建构对外个辅选苗和集训补苗机制,双线并进,内外兼修,为更多综合素养优秀、学科思维突出的学子搭建平台。
二是以艺体教育、香港DSE项目为引领,打造多元升学区域高标。
体教融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选修、业余运动队训练等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艺教融合,完善课程设置,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打造“清央画室”,与重庆天籁总部联合打造清央美术强基班,力争清美升学每年超过3人,打造四川清美培养高地、天立集团艺术教育行业标杆。
提升女篮、男足代表队,目前女篮、男足两支代表队保持全省前三强,要优化选苗、育苗、壮苗梯队建设机制,更加重视文化成绩提升,为艺体名校和省队、国家队输送更多优才。
引入 DSE 项目(香港高考):在普通高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引进香港DSE 原版课程,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兼修香港通识课程,冲刺香港地区和英国、澳洲等地的世界50强名校,实现弯道超车。
坚持“三项创新” 打造学力课堂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建立立达课程体系。切实建构“国家必修、天立专修、骄子选修、卓越精修”课程体系,真正落实“分类要求、分层教育、分段推进、艺体分流”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练习的有效性。大力开发学科竞赛、强基课程、培优促中、精准个辅等卓越精修课程,形成天立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化课堂改革,建构学力课堂体系。深化学力课堂研究,推行“三段式”学力课堂,注重“培养思维、学生主体、落实检查、反思精进”等课改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是深化分层教育,建立全员激励评价体系。科学布局,开辟多元升学路径,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因材施教,建立科学的标高:A层针对清北等985名校培养,B层针对211等重点名校培养,C层针对重本、本科培养,助推人人升学,个个成才;分层考核,分类分层下达目标,让每一个层次都能找到奋斗的方向,C、B层也能赢得A层同样的成果考核。
实施“四大战略” 锻造铁军团队
一是特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根铸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涵养个性,立己达人”办学理念,“四个学会”育人目标,“六立一达”核心素养,“十个一自我锻造工程”,在守正中创新,不断滋养师生心灵,提升“文化强校”感召力。
三是强化“严格管理,真诚关爱”。强化横向管理,由三个校级领导分管,建立三个年级对接机制;强化高中分层纵向管理,由三个校级领导分管,建立三个层次对接机制;强化一校三区横向管理,高段引领,低段奠基;强化学区“五部一室”纵向管理,统筹兼顾。突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专业优势。
四是夯实常规保障高质量发展。以“大德育”为引领,一切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从严治理校风、教风、学风、会风;全面提升德育内涵,塑造学生灵魂;强化名优班主任工作坊建设,推动班主任团队可持续发展。
夯实“五大高地” 实现跨越发展
夯实拔创培养高地,以省级重点课题《小初高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整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资源,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卓越科技创新能力、深厚人文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
夯实清央教育高地,从“清央画室”升级为清央美术强基班,借鉴重庆八中、大连十五中等艺术高中成功经验,文化课程由天立清北名师执教,专业由清央名师担纲,文专并举,为清美、央美等名校输送更多顶尖人才。
夯实贯通培养高地,应对高考变革,顺应时代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大格局,从小初一体化、初高一体化、高中大学一体化、国内外一体化四个层面,坚持实施贯通式培养,为高校培养和输送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夯实立达教育高地,以立达教育的德育目标为主线,立足于学校实际,在德育实践与探索中,坚持实施“六节四礼一感动”等一系列校园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夯实生涯规划高地,全面实施生涯教育课程和学生生涯指导服务,将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进行系统设计,与高中课程教学、综合素质评价等有机融合。
下一步,泸州天立将继续夯实“五大高地”,进一步提炼办学内核力,增强师生凝聚力,扩大办学影响力,用忠诚书写担当,用责任体现担当,用作为落实担当,用团结保障担当,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川江都市报记者 何晓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