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高中英才学校 李德兰
自“双减”政策提出并落地以来,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面临着较大挑战。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双减”的核心和内涵,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以课堂为出发点,深入发掘课堂教学的创新点,从而以“双减”政策为契机,探索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
一、“三精”打造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中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也对作业形式和作业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严格的规定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品质显得更加重要。
(一)精准备课,明确教学任务。教师想要实现课堂的高效率,备课必须要做到“精准”二字:一是要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将课本的重难点分析透彻,精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归纳其中的重难点,并且要把与重难点有关的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去理解并掌握。要让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语文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精研单元特点,明确教学方法。假如语文教学不关注单元特征,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就没有办法让学生准确领悟编者的意图。比如: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不可能像阅读课文那样逐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调整一下教学顺序。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后,进行“初试身手”的选材要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制作表格,把与中心意思有关的事情记录下来。
(三)精心教学,把控教学时间。丰富课程授课模式,不管生词拼写、阅读亦或写作,每节课都有重点、难点。老师要合理分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间,要让学生把握好重点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任务。一般每节课的40分钟内,前半节课着重讲授单元的重难点内容,然后安排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训练,最后五分钟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在一节课中,讲、练、评要合理安排、一体教学。
二、“三创”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创新导入,让学生乐学。兴趣为最佳教师。例如《普罗米修斯》文章的学习,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奥运圣火相关的饰品,利用情景化的生动视频唤起学生对奥运圣火的好奇心。通过视频故事导入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授课内容顺势推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置身于希腊神话的环境。随后,教师围绕相关图像内容,让学生被教学内容深深吸引,注意力紧跟着老师,进入正式的知识学习。这样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情境、展开联想。与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相比,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造氛围,让学生互学。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其说出内心的想法。教师应当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点评,让学生们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带领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增强他们参与的信心。教师要重点创设良好的氛围环境,提升课堂的活力,引导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拓展思维,这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给学生们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三)创意鼓励,让学生爱学。当学生有了进步的时候,不要吝啬表扬鼓励的话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进步所带给他们的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不要忘了适时为学生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望,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更加激发他们内心蓬勃向上的进取力量。
三、“三突出”优化作业设计
为全方位增强青少年核心素养,教师设计作业时要适当缩减一些繁难偏怪的题目,立足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情,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让作业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灵活、开放。
(一)作业设计突出层次性。作业设计应该依据学生学情的不同,将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来布置作业,按照层次设计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等多样化的作业架构,也可以明确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巩固必要的知识以外,再要求进行相应的拓展,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安排,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除了书面作业外,当前应当更关注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降低枯燥乏味的传统的作业。老师可通过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制作书签活动、绘制手抄报活动、演讲活动、共享美文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等,给孩子们布置合作研讨的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并使用语文课堂所学。通过这些方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让其语文思维得到发展,真正让学生喜爱语文。
(三)作业设计突出多元性。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利用、相互融合,能够较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其对所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如开展《观察日记》学习的时候,可以依托科学课来查看植物成长的过程,其中就涵盖了数学、科学观察、美术、语文表达等多学科所学到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统计,发现规律,小结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持续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将实践与反思并举,在探索和实践中把握“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的准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