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十八中 刘桢
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施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泸州市第十八中学校积极探索,以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改革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通过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求合力、评价促发展。
一、家校协同,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
学校立足于“把劳动教育生活化,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出发,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全力实施“十八般武艺”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设计和实施课程,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切实做到以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靶向”引领,目标明确。泸州十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通过习得“一期1个小技能”(每学期期初学习知识技能,平时在家实践,期末全校大比武),共计18 项,因此得名“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课程设置实现了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到“体力劳动和学习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相结合”的转变,力求在目标引领下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二)“楼梯”循序,科学设计。“十八般武艺”劳动技能课程项目力求分类清晰,从内务整理、卫生清洁、衣物洗涤到烹调烹饪、种植养护、美化生活……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包罗其中。如“内务整理”项目由几个子项目构成,从一年级的系鞋带到三年级的叠衣服,到五年级的套被子,再到八年级的缝制技能,子项目贯穿于中小学各阶段,让学生们“跳一跳摘到桃”,真正实现期期有收获,年年有成长。
(三)“摘星”评价,助力发展。学校依据“十八般武艺”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分学段、分项目,设计了星级评价表,家校社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在此之前,各班级纷纷被授权获得校园里的“一亩三分地”,并实施“责任承包制”。比如,劳动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满心雀跃地走进“十八方塘”校园农耕基地,摘辣椒、挖红薯,丰收之乐溢满怀,感受领悟“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含义。
二、练能育心,体现劳动教育新价值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学校一手抓“十八般武艺”的技能培养,一手抓劳育课程的精神价值,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学一技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点滴促习惯。学校教务处每学期为班会课量身设计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好社会好公民”等主题,此为一级项目;教师与学生共议共商,因“班”制宜,共同自主设定二级项目,如对应一级项目中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上可设定“整理课桌”“清洗衣物”等二级项目,并引导学生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班级日志检查、班主任上传图片等项目,通过评估细则列入了班级工作常态考核,检测各班相关项目达标情况,并结合“父母课堂”,引导学生们不仅要做学习上的高手,更要当生活中的能人。
(二)交流晰品质。通过在实践性劳动、家校社协同评价中,学生会得出相应的评价结论,再根据评价结果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主题讨论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畅所欲言,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盘点劳动过程中感受到的美好品质,让劳动更具育人价值。
三、“三维四步”,开展劳动教育新评价
“三维四步”评价体系即评价主体以家长为一维、以学校为二维、以社会为三维,针对个体展示、集体展示、过程展示、成果展示,开展家校社协同评价,进一步强化技能的标识和技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营造积极美好的劳动氛围。
(一)常态评价“个人秀”。学校精心设计了《假期社会实践体验单》,每个假期开展一次每位同学都能参加的个人劳动技能展示评价活动。以个体展示为主,家长或社区根据学校评价指标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中,结合“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等指标,促进学生劳动态度的转变和劳动技能的养成。
(二)集体评价“表扬秀”。学校依据“十八般武艺”技能培养计划,在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班级限时集体展示性评价活动。如针对不同年级开设的系鞋带、套被子,整理收纳袋等项目,并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担当统计员,比赛以班级为单位现场评奖,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并进行公开表扬。
(三)过程评价“成长记”。了解、习得农耕技艺也是“十八般武艺”课程中的目标之一。学校打造校园农耕基地按时令、类别分列为18小块,因此命名“十八方塘”。十八中校园农耕科普教育基地,借半亩方糖,育幼苗,种蔬菜,搭瓜架,插稻禾,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开视野、劳筋骨、冶情操,体验中华农耕文化之精深,每一个珍贵的劳动瞬间都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班主任们则根据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评选出“种植之星”“管理之星”“销售之星”等,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荣誉感。
(四)成果评价“味道鲜”。到了“十八风味”厨艺大比拼时,学生们捧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菜品,展示劳动成果,邀请家长、教师、同学代表来品尝,给出相应的评价。班级推荐优秀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敬老院慰问活动,为老人们送美食、献爱心。学生们也在制作菜品、献出关爱的过程中学会了分类处理、科学搭配、守正创新等思想,提升了综合素质。
四、协同评价,小荷才露尖尖角
经过实践,泸州十八中聚焦“劳动教育”,促学校、家庭、社会成教育合力,整合教育优势,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通过家校社协同评价,师生和家长重新认识了相互协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
(二)通过“十八般武艺”劳动技能培养与评价项目的开发,锻炼了一大批教师课程开发与评价工具开发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项目,抓住了当前家长在子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该项目深受家长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泸州十八中在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评价实践中积极探索,以协同求合力,以评价促发展,感受着学生成长的喜悦,在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评价实践道路上奋力前行。